基层治理平台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海市南汇新城镇顶科社区案例研究
吴 涛 程剑桥
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是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的重要基石和载体。基层治理平台建设直接关系到能够将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也是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基层治理平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中,社区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上海市南汇新城镇顶科社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目标,着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积极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顶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作为上海市第一个在社区层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组织的创新实践,顶科社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
一、坚持思想政治引领,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引导党员坚定“四个自信”,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始终保持与党同心同向,把基层党建的政治引领功能辐射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障,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不断铸牢民族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联盟成员带头学。通过多形式强化联盟理事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现实要求,带动成员、各民族同胞共同学,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第二,创新方式主动学。主动联系区域内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活动,积极吸引各民族同胞参与。比如,在“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学习《宪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规;积极参加南汇新城镇民族联组织的“促进民族团结、迎接建党百年”联学、“爱临港·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引导民族同胞学深悟透。第三,拓展资源共同学。与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高校民族工作负责人加强联络,开展联学互访,组织民族同胞广泛参加政策理论学习培训和主题宣讲,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二、坚持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区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地单位、宗教团体等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民族宗教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各种群众联系制度、民族事务协商制度、矛盾纠纷处理制度等,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确保各族群众真正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转型。把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作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要途径抓手,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引导各族同胞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一方面,畅通各族同胞沟通渠道。常态化联系、关注、帮扶辖内各族同胞工作生活,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座谈交流会,鼓励各族同胞表达意见和建议,确保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和重视,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工作机制,有效提升联系服务能级。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文化交融活动。大力弘扬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引导鼓励各族同胞展示各自文化特色,深入融入“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城市形象气质。组织少数民族志愿者参加社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社校少数民族共建活动等,各民族居民以歌舞的方式参加社区组织的“中外友人国服展演会”“闹元宵”等活动。
三、坚持以服务各族群众为抓手,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社区民族工作既要强化政治意识,当好党和政府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也要紧扣工作主线,强化服务意识,当好团结引领各民族群众服务社会的“组织员”,还要坚持凝聚人心,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升能力,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服务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为临港新片区全面建设汇聚磅礴的民族力量。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做好“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相结合”“高层次和低层次相结合”与“代表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联盟的作用,对少数民族服务规范化、具体化、人性化。第一,树典型,立先锋。顶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成员带头行动,在金辉广场商户卫生整治行动中,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立即采取行动,带头做好“门前三包”,过往顾客皆点头称赞,周边商户也纷纷效仿。第二,化矛盾,促和谐。顶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主动当好“和事佬”“老娘舅”,通过化解纠纷,以促进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切实增进民族团结融合。第三,送关爱,暖人心。联合社区及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共同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使少数民族同胞感受社区温暖,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友谊,营造团结、互助、和谐的浓厚氛围。
四、基层治理平台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思考
以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社区民族工作,是服务各族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是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战略要求,是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开拓新思维,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载体,不断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社区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一)继续强化共同体意识,奏好民族团结进步“凝心曲”。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环境,不断浓厚大团结、大融合的发展氛围,形成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发挥各民族特色,共筑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上海市南汇新城镇是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两项国家战略的叠加放大地,目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阶段,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这为各族同胞提供了广阔舞台。社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应当更加主动把握历史机遇,把握好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的新机制,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打造特色工作品牌,引领各族同胞利用自身专长、特色优势,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热土上建功立业、出彩人生。
(三)不断增强各族同胞归属感,当好现代化新城建设“主人翁”。上海市南汇新城镇是一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各族同胞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青年才俊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顶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要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掌握社区各居委、企业商户、高校等领域民族同胞所思所想,引导他们更好地嵌入社区建设发展,用“家在顶科”的理念服务社区各族同胞,帮助居民更好地尊重与合作,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社区打造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本文系上海市哲社规划办重点智库课题“完善上海基层治理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和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党建引领上海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吴涛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程剑桥为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
责编:冯源
审核: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