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初中生活琐忆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乡下度过的。我就读的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所乡村中学。距家约3里路。校园里全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学校大门朝东,南临食品站,西临卫生院。东侧和北侧均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我喜欢田野,也喜欢独处。在教室闷了一天。课余时间来到野外,手握一本书,迎着凉爽的风,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伸伸腰,踢踢腿,顿感浑身舒畅。寻一片沟坡,择一处草地,双手枕在脑后,课本放在胸前,任由晚霞浸润全身,尽享舒心愉悦时光。
仲夏,来了兴致,邀一两位同学,到野外,捉蝴蝶、逮蜜蜂,非常好玩。有时也会寻找河沿、沟边、地头、路旁长有杨树、柳树等的地方去捉爬蚱。爬蚱动作缓慢,样子蠢笨,但你可别小看它,其实它精明着呢!起初爬蚱不把地表挠透,而是躲在薄薄的土层下观察外界,等时机成熟,才悄悄捅破泥土探出头,钻出来,沿树干慢慢地向上爬。
我和伙伴,低着头,四处搜寻,寻得目标,蹲下身子,伸出食指,抠开土层孔洞,这时受到惊吓的爬蚱大多会伸出两只前爪,挠抓伸进洞的手指,待它抓牢,顺手一提,它就成了你的掌中之物。捏在手里,装进携来的文具盒,再继续捕捉。如此反复,半个小时,大家合在一起能捉十多个。
就近拣来一堆枯枝,点起火来。柴枝烧尽后,只剩炭火,从中间扒开一个凹坑,掏出爬叉猴埋在凹坑里,拨炭火覆盖上。不一会,火堆里就透出阵阵香味,找根棍子,拨开炭灰,小心夹一个,轻轻一吹,塞进嘴里,满嘴生香!特别是爬蚱的脊背,肉多紧实,是大家的最爱。
距学校不远有个水利站,我和要好的同学有时也去那玩。院子很大,靠北侧一排红砖瓦房,有10多间,最西侧两间房门紧闭,应该在使用。中间几间缺了门和窗,空荡荡的,看来应是闲置了。最东侧两间住着一个中年人,络腮胡子,独居,喂了一匹马和一头驴。屋外一驾马车。水利站围墙断断续续的,孩子可以随意出入。场院里青石子、砂子等,东一堆,西一堆,杂乱无章地堆放着。
天气晴朗,我和伙伴就躺在石子堆上背书、聊天。累了,就拣几个大小适中、棱角圆润的石子玩抓子游戏。找一块平地儿,席地而坐,将手中的石子撒开,任拣一子,向上抛起,趁该石子未落地,迅速拣起地上一颗石子,并接住下落的石子,如此依次进行。这是第一关,该游戏共四关,难度逐渐增加。谁先过了四关,就算赢。这个游戏我很少输,所以同伴玩一会儿就没了兴趣。
但看驴打滚,是我们都喜欢的。络腮胡子从外赶车归来,将驴卸了套,总会牵驴到院子东墙边的杨树下打滚。驴奔波了半天,早疲乏了,一滚,再滚,但总是翻不过去。每当此时,愣在旁边的我们总是很焦急,盯着驴,时而松开时而握紧拳头,暗暗为驴攒劲。滚了四五回,哟!翻过去了!翻过去了!我们兴奋地喊出了声。驴猛地摇了摇头,伸长脖子,打着响鼻,不紧不慢站起来,抖擞抖擞身子,浑身轻松地随着主人回屋了。这时,我们似乎浑身也轻松了很多。
初中时家里很穷。洗头时,没用过洗头膏。那怎么洗头呢?接一盆清水,放在凳子上,捏一撮洗衣粉撒入盆中,用食指轻轻搅拌,待洗衣粉化成泡沫,低下头,轻轻将水淋在头发上用力揉搓。不一会儿,脸盆里泡沫就不见了,水也变得发黑浑浊起来。然后,再接一盆清水,将头发揉搓一遍。
当然,洗过头后,整个人清爽了许多。但,不几天,头皮发痒,很是难受。这让我很苦恼。于是,狠下一条心,将头发刮光。这样,不仅洗头次数、理发次数减少,连每次洗头的时间也省下了不少。
顶着泛光的脑袋,回到学校,迎来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现在想来,真是滑稽,一身破旧衣裳,一副小眼镜,面容丑,脑袋亮,这是怎样一种形象?好在那时思想简单,自己又很少照镜子,心里倒没觉察有什么不妥。只要我不尴尬,那就让别人尴尬地笑吧。
那时,学习条件还不算好。教室里的水泥黑板,油漆脱落了大大小小十多块,课桌破旧不堪,高低不齐,四个白炽灯,晚上夜自习还常常停电。学校为了不影响我们学习,每个教室配备了一盏汽灯。汽灯为铁制, 表面黝黑,高约35厘米,直径约25厘米,底座注有煤油,平时放置在教室一角。
每当停电,班级负责管理汽灯的同学就取来汽灯,蹲在地上,一手按着汽灯底座,一手快速打汽,时机一到,用火柴点燃灯芯,不一会儿,汽灯就亮了起来。挂在教室中间从房梁垂下的挂钩上,教室内如同白昼。接着朗朗读书声又起,晚自习继续。
汽灯和白炽灯比起来,维护麻烦,煤油味重。当年的初中生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汽灯也早已弃之不用,城乡拉闸限电也已成为历史。
说到初中学习成绩,乏善可陈。因我本人天资平平,学习不够踏实,学习方法又不科学,总体成绩中等。可是初三开学不久后的一件事,让我学习态度有了切实的转变。
一天周六放学,我的同桌张姓同学悄悄告诉我一件事,他说周日要去我村相亲。我听后很惊讶,感觉相亲很遥远,没想到眼前就发生了。更惊奇的是那女孩曾是我小学同桌,口强得要命。有次课间我不小心弄掉了她的书本和书包,被她骂了半节课。现在想来心里仍愤愤不平。
张姓同学条件不错,长相周正,家庭殷实,一身时尚的蓝西装,我很是羡慕。心中想当然地认为我那小学同桌远远配不上他。想劝他,可欲言又止。
周一刚到校,见到张姓同学,我拉着他悄悄问:“昨天,咋样?”“不好,那女孩没相中我!”张姓同学摇了摇头满脸遗憾地说。看得出,这小子对女孩是中意的。
“别难过了,她配不上你,你会找个比她好得多的。”本想告诉他那女孩现实表现中的种种不足,可话到嘴边终未能说出口。
这件事,让我立马想到自己,我和张姓同学的条件相比差远了:兄弟多、相貌差、家庭穷。甚至家里都没我的宅基地。现在女孩眼光这么高,弄不好要打光棍,如果那样又怎能对得起列祖列宗!想到这,瞬间感觉人生灰暗了起来。我内心本来对初三能否坚持到底还心存犹豫。可发生的这件事,让我横下了一条心,要好好学习。
学习真的很奇怪,当你下定决心后,竟一下子变得容易了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好的老师。
教我们语文和作文的分别是两位老师,这也许是为了方便老师备课吧。李新华老师教我们语文,刘圣志老师教我们作文。李新华老师讲话用普通话,这在我们那个年代不多见。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讲解的阅读理解题。那些阅读理解片段,大都出自名家作品。做题前,李老师会带领我们进行段落赏析,讲解好句子的写作特点,我仍清晰地记得李老师讲解的虚实结合写作方法。“风儿一吹,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落了一地。这是实写,文字短,内容少,没趣味”,接着李老师又说:“风儿一吹,树叶从树上落了下来,飘飘荡荡,晃晃悠悠,像羽毛,像小船,像千万只蝴蝶翩翩起舞……。这是有实有虚,虚实结合,内容丰富,趣味盎然,文章的意境立马显现。”这些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地讲解,让我第一次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美妙,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刘圣志老师的作文课,事例经典,语言优美,结构明晰,启发性强,对于我们应对中考非常给力。曹继福老师讲几何课,曹老师讲课和风细雨,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易于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曹老师徒手在黑板上画的圆和三角形,又快又好,让我们很敬佩。
教我们代数的是王俊彬老师,那时,王老师三十二三岁,潇洒帅气,讲课认真,字字句句,真真切切,善于带领我们进行知识点总结。记得那年寒假,王老师油印了精心归纳的具有代表性和系统性的48道题。放假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一定认真做完,并用心体会。假期内,我按王老师的要求做,体会颇多,深有感触。
苗发军老师的历史课妙趣横生,那时苗老师刚从师专毕业,讲课激情澎湃,旁征博引,贯通古今,各种历史典故信手拈来,鲜活生动,非常吸引我们。他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讲解,不仅易于让我们记忆,对我们的成长也很有启发。
另外还有曾庆山老师,闫新荣老师,刘大超老师等也为我们的中考备考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那时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悉心关爱学生的良好师德对我当时的学习和后来的人生追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几天前,回老家,特意到学校转了转。现在我所在的乡村初中,早已告别了曾经的砖混结构,校园扩大了两倍,如花园般,标准化教室,窗明几净,寝室床位规范,配备了空调,标准化餐厅,清洁卫生。看后,令人禁不住心生感慨。
现在,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活,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像青春一样渐渐远行。然而时光越久,怀念越深!过往的人和事愈是鲜明和真切!
刘雅峰,男,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业余喜欢文学创作,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多篇。
责编:清泉
审核:沙粒